盘点描写秋分的8首绝美古诗词:吹来何处桂花香,恰今日、平分秋色!

发布日期:2025-10-08 23:14    点击次数:164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秋分是农历24节气中的第16个节气,在每年的公历9月23日前后。秋分这天正好在秋季90天的中间,有着“平分秋色”的意思,所以叫“秋分”。这一天,太阳直射地球赤道,把光芒和温暖平均分配给南北两半球。古籍《春秋繁露》中说:“秋分者,阴阳相半也,故昼夜均而寒暑平。”

秋分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,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。秋分,“分”即为“平分”、“半”的意思,除了指昼夜平分外,还有一层意思是平分了秋季。

秋分曾是传统的“祭月节”,中秋节由“秋夕祭月”演变而来 。2018年6月21日,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“中国农民丰收节”的批复发布,同意自2018年起,将每年秋分设立为“中国农民丰收节”。

图片

图片

1

图片

咏廿四气诗·秋分八月中

元稹〔唐代〕

琴弹南吕调,风色已高清。

云散飘飖影,雷收振怒声。

乾坤能静肃,寒暑喜均平。

忽见新来雁,人心敢不惊?

名句译文:每当秋分时,似乎一切都将慢慢归于寂静,寒气和暑热彼此均衡,似乎不想比试你高我低了。

元稹此诗以琴音起兴,借“南吕调(阴历八月的异名。古人以十二律配十二月,南吕配在八月,故以之代八月)”暗合阴历八月,将听觉的悠远与视觉的秋高融为一体。彼时秋分三候初现:云散雷收,蛰虫坯户,天地渐入静肃之境。诗中“寒暑喜均平”既呼应“昼夜均而寒暑平”的节气哲学,又暗含阴阳调和的中和之道。尾联“忽见新来雁”笔锋陡转,以南飞雁阵打破秋日静谧,将物候变迁与时光惊逝的喟叹交织,使节气诗超越自然描摹,升华为对生命节律的深沉观照,尽显元和体诗风中浅切与深婉并存的特质。

图片

图片

2

图片

点绛唇·金气秋分

谢逸〔宋代〕

金气秋分,风清露冷秋期半。凉蟾光满。桂子飘香远。

素练宽衣,仙仗明飞观。霓裳乱。银桥人散。吹彻昭华管。

名句译文:金秋已到了风清露冷、秋季过半的秋分时节。在凉凉的月光下,桂花香气飘得很远。

谢逸此词以秋分节气为底色,勾勒出一幅清冷中透着诗意的秋夜图。开篇“金气秋分”点明时令,秋意正浓,风清露冷,恰合秋分昼夜均分、寒暑相平的特点。月光皎洁如凉蟾,桂香飘远,既写秋夜之静美,又暗合秋分“桂子飘香”的物候特征。下阕由实入虚,想象仙子素衣翩跹、霓裳凌乱,银桥人散后乐声不绝,将人间秋景与仙界清欢交织,既是对秋分高远空灵之美的礼赞,亦透出对时光流转、聚散无常的淡淡怅惘,尽显宋词含蓄蕴藉之妙。

图片

图片

3

图片

鹊桥仙·丙寅中秋是日秋分

顾太清〔清代〕

天光如水,月光如镜,一片清辉皎洁。吹来何处桂花香,恰今日、平分秋色。

芭蕉叶老,梧桐叶落,老健春寒秋热。须知光景不多时,能几见、团圆佳节。

名句译文:桂花的香气不知从何处随风飘来,偏巧就在今天,秋分节气正将秋色平分。

顾太清此词以丙寅年中秋与秋分同日之巧,写尽时光流转之叹。开篇“天光如水,月光如镜”,以澄澈之景勾勒秋分昼夜均长、寒暑相平的节气特质,更借“平分秋色”暗扣双节同至之奇。下阕由景入情,芭蕉梧桐的凋零,暗喻岁月催人老;而“老健春寒秋热”之语,则将人生况味与四时更迭相融。尾联“能几见、团圆佳节”直抒胸臆,以时光易逝、团圆难再的喟叹收束,既含对双节相逢的珍视,亦透出清代女词人特有的细腻与苍凉,读来令人低回。

图片

图片

4

图片

秋分後顿凄冷有感

陆游〔宋代〕

今年秋气早,木落不待黄,

蟋蟀当在宇,遽已近我床。

况我老当逝,且复小彷徉。

岂无一樽酒,亦有书在傍。

饮酒读古书,慨然想黄唐。

耄矣狂未除,谁能药膏肓。

名句译文:今年的秋意来得格外早,树木的叶子还未等变黄便已纷纷凋落;蟋蟀本该在屋檐下鸣唱,此刻竟已迅速靠近了我的床边。

陆游此诗于秋分后骤凉时作,字里行间尽显老而弥坚的性情。秋分本为昼夜均长、寒暑相平之时,然诗中“秋气早”“木落不待黄”,写草木未黄先落,以物候反常暗喻时光匆匆、老之将至。但诗人未沉溺于悲秋,反以“饮酒读古书”自遣,于黄唐盛世之想中见其壮心,更以“耄矣狂未除”自嘲,直抒胸臆。此诗将秋分时节的萧瑟与暮年壮志交织,既见陆游对时光的敏感,更显其虽老犹狂、不改初心的铮铮风骨,读来令人感佩。

图片

图片

5

图片

庚戌秋分

韩琦〔宋代〕

淅淅风清叶未凋,秋分残景自萧条。

禾头无耳时微旱,蚊嘴生花毒渐消。

钱迸嫩苔陈阁静,字横宾雁楚天遥。

西园宴集偏宜夜,坐看圆蟾过丽谯。

名句译文:秋风轻轻吹拂,清爽中带着几分凉意,树叶还未完全凋零;时值秋分,残存的景致已自然显露出萧条冷落的意味。

韩琦此诗写于庚戌年秋分,将节气物候与宦海心境相糅,别具一番况味。开篇“淅淅风清叶未凋”,以风清叶未落之景,点出秋分寒暑相平、气候初肃的特质,而“残景萧条”已暗藏身世之感。颔联写田间“禾头无耳”因旱歉收,蚊毒渐消反衬民生疾苦,见其忧民之心。后以阁中苔生、雁阵横空等静景,烘托出秋夜的清寂。尾联“西园夜宴看圆蟾”,借赏月之雅事暂忘忧思,然“丽谯”钟声遥递,终难掩这位三朝元老对时局的隐忧,读来沉郁中见超旷。

图片

图片

6

图片

夜喜贺兰三见访

贾岛〔唐代〕

漏钟仍夜浅,时节欲秋分。

泉聒栖松鹤,风除翳月云。

踏苔行引兴,枕石卧论文。

即此寻常静,来多只是君。

名句译文:漏壶滴答声中,夜色尚浅未深;正值秋分将至的时节,秋意悄然临近。

贾岛此诗以秋分夜访为线索,融幽寂景致与深挚友情于一体。首联“漏钟仍夜浅,时节欲秋分”点出秋夜将曙、节气转换的朦胧感;颔联“泉聒栖松鹤,风除翳月云”通过泉、鹤、风、云的动态描写,展现秋夜的清朗生机;颈联“踏苔行引兴,枕石卧论文”以踏苔、枕石的具体动作,凸显文人相交的雅趣;尾联“即此寻常静,来多只是君”直抒胸臆,将寻常静谧升华为对知音的珍视。全诗清奇古僻中见深情,既体现贾岛“苦吟”特质,又赋予秋分夜访以永恒的友情哲思,堪称唐代山水诗中静中有动、淡而有味的佳作。

图片

图片

7

图片

晚 晴

杜甫〔唐代〕

返照斜初彻,浮云薄未归。

江虹明远饮,峡雨落馀飞。

凫雁终高去,熊罴觉自肥。

秋分客尚在,竹露夕微微。

名句译文:今日是秋分,而我这个异乡客依然在四处飘零,夕阳又下坠了一些,竹子上的雨露在阳光下泛着微弱的光。

杜甫此诗作于秋分时节,以晚晴之景寄寓羁旅之思。开篇“返照斜初彻,浮云薄未归”,写夕阳余晖穿透薄云,既点明秋分昼夜均长、暮色渐长的特点,又暗含游子漂泊未归的怅惘。颔联“江虹明远饮,峡雨落馀飞”,以虹饮江水、雨霁飞霏的奇景,展现秋分天气多变、阴阳交替的节气特征。后四句由景入情,凫雁高飞、熊罴自肥,反衬诗人羁留异乡的孤寂,尾联“秋分客尚在,竹露夕微微”,以竹露微凉收束,将秋分的清冷与客愁融为一体,读来沉郁动人。

图片

图片

8

图片

送僧归金山寺

马戴〔唐代〕

金陵山色里,蝉急向秋分。

迥寺横洲岛,归僧渡水云。

夕阳依岸尽,清磬隔潮闻。

遥想禅林下,炉香带月焚。

名句译文:金陵城的山色笼罩中,秋分时节的蝉鸣愈发急促嘹亮。

马戴此诗以秋分送僧归寺为脉,绘就一幅清寂空灵的禅意画卷。开篇“金陵山色里,蝉急向秋分”,借金陵秋景点明时令,蝉声急切似感秋气将至,暗合秋分“蛰虫坯户”的物候,更添离情别绪。颔联“迥寺横洲岛,归僧渡水云”,以远寺横卧、僧人踏云渡水的空灵之景,将尘世与禅境悄然分隔。后四句以夕阳沉江、清磬隔潮的听觉与视觉交织,营造出悠远意境,尾联“炉香带月焚”更以想象之景收束,将秋分的清冷与禅林的静谧相融,尽显唐代文人对超脱尘俗的精神向往。

图片

备注:文章/资料皆为个人整理学习用,如有错误,欢迎指正,一起学习共同进步!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